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

散財童子 掏空社會資源

馬政府推出的「馬上關懷」專案,內政部明年將續編十億餘元預算辦理,短期性的急難救助措施演變成持續性施政計畫,但此舉並非從制度面強化急難救助體系,且易衍生疊床架屋爭議,甚至變相淪為執政者散財童子式的討好政策利器,豈能不慎! 馬上關懷專案的救助對象,主要是負擔家庭生計責任者面臨死亡、失蹤或罹患重大傷病、失業或遭逢變故致生活陷於困境,與現行社會救助法規範的急難救助專章,兩者救助的對象其實大同小異。

馬政府則宣稱馬上關懷專案大量增加通報點,可即時發揮救助功能,並將認定及通報權下放至村里;去年推出這項專案時,預估每年可望有九.六萬個家庭受惠,但方案實際上路後,卻出現不小的落差,從去年八月中旬開辦至今年六月底,經核定獲得救助的民眾有三萬九千餘人,發放的救助金額約六億五千餘萬元,僅佔原定預算六成左右,更與方案推出之初對受惠人數的「預估值」有極大差距。

馬政府當初以全國七千多個村里,每個村里每個月一.一件申請案來估計預算規模的做法明顯失真,且經濟情勢持續在演變,馬上關懷專案續辦的必要性及合理性,均應嚴謹評估,而非著眼於討好式的利多政策就緊抓不放。

急難救助屬社會救助重要的一環,社福體系更不應疊床架屋,馬政府應考量將有限的社福資源進行整合,從制度面建構完整的急難救助體系,否則,一味便宜行事,只管預算先編再說,如此心態與動機才是可議。

更多精彩盡在搜網新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